• 陈廷敬简历(介绍下清代名相陈廷敬)

    小小影视影视问答人气:359时间:2022-04-03 16:44:25

    陈廷敬家境简介人品如何

    陈廷敬(1639年―1712年),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清代泽州府阳城(山西晋城市阳城县)人。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后改为庶吉士。初名敬,因同科考取有同名者,故由朝廷给他加上“廷”字,改为廷敬。

    历任经筵讲官(康熙帝的老师),《康熙字典》的总裁官,工部尚书、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康熙字典》总修官等职。陈廷敬工诗文,器识高远,文词渊雅,有五十卷《午亭文编》收入《四库全书》,其中诗歌二十卷,还有《午亭山人第二集》三卷等作品。陈廷敬在家乡所建的午亭山村保留至今。

    人物生平

    明崇祯十二年,陈廷敬出生于今山西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

    1658年(清顺治十五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为了与同馆的顺天通州陈敬区别,顺治赐名廷敬。

    1661年,康熙即位,授起居注日讲官,累迁翰林院侍讲学士,掌院学士,日值弘德殿讲经,深受康熙帝器重。

    1662年(康熙元年),告假归省。

    1673年,转侍读学士,充武会试副考官。

    1676年,擢内阁学士,充经筵讲官。

    1682年 ,充会试副考官。时副都御史余国柱以滇南平定,请厘定乐章。礼部,翰林院会议,郊坛宗庙仍循顺治元年之旧,朝会燕飨宜更定。陈廷敬撰拟十四章,旨下所肄习。

    1684年授左都御史兼管户部钱法,疏请改官钱以杜私铸,免铜税便民采矿。定朝廷服制,禁奢靡之风。慎选督抚,以公心爱民勤政廉洁为准。严饬地方公开赈灾钱粮账目,杜绝污吏贪侵害民。

    1685 年(康熙二十四年)正月二十四日,陈廷敬上《劝廉祛弊请敕详议定制疏》,指出:“贪廉者,治理之大关;奢俭者,贪廉之根柢。欲教以廉,当先使俭。”意思是说,奢侈导致贪污,节俭才能清廉。

    1685 年上《抚臣亏饷负国据实纠参疏》弹劾王继文,认为他在战时不用捐纳粮草,却动用库银,大军凯旋之后又将所存谷米以官俸抵给本省官员,前后银数相差九十万两之多。弹章一上,王继文罢官,史书记载:从此以后“风纪整肃”。

    1686年迁工部尚书,与学士徐乾学奏进《鉴古集览》,被康熙嘉纳浏览资政。奉诏任纂修《三朝圣训》,《政治训典》,《方略》,《大清一统志》,《明史》等书总裁。九月,迁工部尚书。

    1687年十二月,张汧任湖广巡抚时,山西道御史陈紫芝疏劾他“位任未久,黩货多端”。兵部尚书张玉书趁机弹劾 与张汧有亲戚关系的陈廷敬 。

    1688年四月,张汧因“贪污银九万余两”而被处绞。陈廷敬向康熙帝上《俯沥恳诚祈恩回籍以安愚分疏》,向皇上谢罪,恳请回家守孝。

    1689年九月上高士奇疏弹劾徐乾学。康熙帝深知徐乾学、高士奇招摇多事,把徐、高二人一块儿赶出了京城。康熙二十九年二月,就在徐、高二人被迫离京后不久,陈廷敬又被起用为左都御史。

    1703年 拜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值讲经筵。有《三礼指要》,《老姥掌游记》,午亭文编》,《陈说岩诗》等。

    1705年四月,上南巡,召试举,贡,生,监于杭州,苏州,江宁,陈廷敬与大学士张玉书,掌院学士

    揆叙奉命阅卷。

    1710年(康熙四十九年)陈廷敬为总裁官与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开始编撰《康熙字典》。

    1710年十一月,以耳病乞休,允之。

    1711年五月,大学士张玉书去世,李光地疾未愈,应诏入直办事。

    1712年(康熙五十一年 )三月,病剧,遭太医院诊视。四月去世。康熙亲作挽诗悼之,谥文贞。

     人物评价

    为政

    陈廷敬为政清廉,《清史稿》给他以“清勤”的评价。在官居吏部尚书时,陈廷敬曾严饬家人,有行为不端者、有送礼贿赂谋私者,不得放入。他到礼部上任,曾立下规矩:“自廷敬始,在部绝请托,禁馈遗。”

    山西省陈廷敬研究会副会长、曾长期在晋城地方志办公室工作的研究员马甫平说“陈廷敬生于明末、长于清初,山西当时是受程朱理学影响很大的地区,这必然影响到他。当时,理学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在理论上趋于完善,很多理学家开始强调躬行理学思想,陈廷敬就是如此。理学强调的个人道德,具体到官场之中就是自身为官要清廉,对待贪官要敢于斗争。”

    乾隆时期的文学家沈德潜评曰:“五语表其奏疏光明,贤于孔光削草之媚。六语表其持躬洁白,同于寇莱公行己之清。‘有官居鼎鼐,无地起楼台’,魏野呈莱公语也。” 

    号称扬州八怪之一的文学家金农(1687—1763), 写诗赞曰:“独持清德道弥尊,半饱遗风在菜根。”

     文学

    陈廷敬是个颇有成就的学者兼诗人。平生勤于写作,几无搁笔 。他曾将《午亭文编》送呈康熙御览,被康熙夸为“拟诸姚房李杜”,所作各体诗“清雅醇厚,非积字累句之学所能窥者”。 但是陈廷敬一直身居庙堂之中,真正接触社会的机会不多,这是他诗歌题材范围较为狭小的根本原因。加之他谨小慎微的处世态度、一丝不苟的学人气质以及其后繁琐冗杂的编书事务,都无情地压缩了他心灵自由驰骋的天地。诗歌作为文学创作,如果缺乏个性,也就丧失了其久长的生命力。特别是陈廷敬无暇或不屑于在诗歌理论上有所建树,似乎“文以载道”就可一以贯之,这也影响了他文学地位的确立。

     其他评价

    康熙四十九年十一月,陈廷敬因耳疾乞休,被允准。陈廷敬入禁苑谢恩,康熙帝谕曰:“卿是老大人,是极齐全底人。

    王跃文曾这样赞扬他:清官多酷,陈廷敬是清官,却宅心仁厚;好官多庸,陈廷敬是好官,却精明强干;能官多专,陈廷敬是能官,却从善如流;德官多懦,陈廷敬是德官,却不乏铁腕。《大清相国》

    《清史稿》中载康熙皇帝“深惜之”,亲笔为他写下了挽诗:“世传诗赋重,名在独遗荣。去岁伤元辅,连年痛大羹。朝恩葵忠励,国典玉衡平。儒雅空阶叹,长嗟光润生。”不过,康熙皇帝对陈廷敬更广为人知的评价是八个字:“宽大老成,几近完人”。


    魏明伦简介
    魏明伦,男,1941年生于四川内江,现居成都。童年失学,九岁唱戏。当代著名戏剧家、辞赋作家,与蜀中才子陈恩田(大清康熙帝师陈廷敬后人)并称巴蜀双杰。
    1950年参加四川省自贡市川剧团,先后任演员、导演、编剧至今,著名川剧作家,被誉为“巴蜀鬼才”,14岁即开始发表习作,16岁即被“反右”株连,尽经坎坷。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脱颖而出,以“一戏一招”的创新精神先后写作《易胆大》《四姑娘》《潘金莲》《夕照祁山》《中国公主杜兰朵》《变脸》《巴山秀才》(合作)、《岁岁重阳》(合作)等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戏曲文学剧本。“连中三元”,剧坛罕见:《易胆大》与《潘金莲》破例双双荣获1981年全国优秀剧本奖。《巴山秀才》再获1983年全国优秀剧本奖;《巴山秀才》剧英译本在美国夏威夷大学学报发表,后收入王季思主编的《中国当代十大悲剧集》。
    80年代末期开始写杂文,以其内涵与形式双重特殊引起文坛和社会反响,乃致出现“魏明伦是戏剧第一还是杂文第一”之说。
    1987年新华社《半月谈》公布魏明伦为中国当代九大剧作家之一;1988年被天津《艺术家》评选为中国艺术界十大神秘人物之一;1993年在武汉举行的中国现代戏曲研究会上,被湖北省艺术研究院等学术机构联合推选为新时期中国戏曲界四大怪杰之一。
    介绍下清代名相陈廷敬
    陈廷敬(1639年——1712年),字子端,号说岩,清代泽州(今山西晋城)人。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改为庶吉士。初名敬,因同科考取有同名者,故由朝廷给他加上“廷”字,改为廷敬。
    陈廷敬生平好学,诗、文、乐极备。他与清初散文家汪琬以文体相切磋,与著名诗人王士祯以诗唱和,“皆能得其深处,而面目各不相假”。他写的《晋国》一诗:“晋国强天下,秦兵限域中。兵车千乘合,血气万方同。紫塞连天险,黄河划地雄。虎狼休纵逸,父老愿从戎。”以回顾晋国昔时的强盛和山川的险要,歌颂了晋地人民同仇敌忾、保卫家园的爱国精神。
    由于陈廷敬很有才华,在任翰林院学士时,曾和掌院学士喇沙里、侍讲学士张英受到康熙皇帝的赞赏,表扬他们“每日进讲,启迪朕心,甚有裨益。”康熙曾特赐予他和喇沙里、张英三人貂皮各五十张,表里绸缎各二匹。
    康熙二十三年(1648年)元月,陈廷敬被调任为吏部右侍郎,管理户部钱法。针对存在的问题,陈廷敬于八月上疏:“自古所铸钱币,时轻时重,过不上多长时间就又要重新改铸。现在,百姓最为不便的主要是钱价。过去,一两白银可兑铜钱一千,今则仅兑九百。造成师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于私商熔化铜钱为铜,从中渔利。按说,销毁钱币,其罪至重,这是人人都知道的。然而,长久不能禁止,就因为私商能从中获取厚利。因为一两银子可买铜七斤,如果将一两银子兑成铜钱,则得一千,将这一千铜钱熔化,就得铜八斤十二两,从中获一斤十二两铜价。这些不法商人以此为盈利的捷径,使得市场上铜钱日趋减少。顺治十年时,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后又增为一钱四分,原本是为阻止私铸,但结果呢?私铸依旧时常发生。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再增加钱币的重量,而应改重为轻。如果这样,那私铸之风就会不禁自绝。”同时他还指出:“由于近年来产铜之地收税过重,致使铜矿开采寥寥无几。应当减少师税收,让百姓也来开采。开采的人多了,铜的产量自然就会增加。随着铜的增加,铜钱价值也自然会日趋稳定。” 陈廷敬这一上疏,送至朝廷后,康熙很重视这个建议,很快就被采纳,并付诸实行。
    同年九月,陈廷敬升任左都御史。当时清廷内不少官员贪污受贿,腐化之风十分严重。陈廷敬深切痛恨。他于二十四年正月向朝廷上疏:“贪廉这两方面,是做一个合格官员的关键。然而奢俭这两者,又是造成贪廉的根由。要使官员清廉,就先要使他们养成节俭的品质。古时候,从衣冠、车马到服饰器用,办理婚丧大事,都要‘贱不得俞贵,小不得加大’。现在由于奢侈之风未除,以至贫穷的人办事节俭反受讥笑,富有的人铺张而无人反对,使得大家竞相奢侈,成为一种风气。于是,贪污求利,触犯法律的事就跟着多起来,而且日趋严重。”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好尚嗜欲之中于人心,犹水失堤防而莫知所止。”
    康熙帝接到陈廷敬的上疏,表示赞同,指出,今后“务须返朴还淳,格循法制,以副朕敦本务实,崇尚书俭至意”。
    当时,由于农民赋役苛重,加之水旱灾荒不断,人民生活十分困难。陈廷敬及时向朝廷反映了一些地区遭灾后的真实情况,并提出豁免钱粮税收的一些办法。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减轻人民负担的作用。
    为维护清廷的统治,陈廷敬又上疏说:“总督巡抚的职责在于考察和指导吏员,这样做才能使百姓长期安定下来,并不是让吏员只明察于理事,尽自己的职责就够了。孔子说过:上教之不行,罪不在民也。要使百姓不触犯条令,不如先行上之教。行上之教,就要首先师检查总督巡抚。这样巡抚可能会说:‘问题师是在于那些吏员。如果吏员清廉能干,不加派火耗税收,理事时就不会贪赃受贿,也不会搜括百姓,百姓也就不致于因触犯刑法而痛苦。’倘若官吏没有这样的能力,这就可以说是对上有罪。当然,也并不完全是官吏的罪过。上司清廉,则吏员自然不敢贪赃犯法,上司如贪赃不法,吏员虽然也想廉洁,然而却是不大容易办到的。凡是官吏加派火耗,贪赃受贿,搜刮百姓,他每天就忙碌于察言观色,逢迎上司,又哪里有工夫去行上之教呢?百姓看到吏员的所做所为,就会说:‘这样的人还能教导我吗?’管教不听,就用刑法。群吏这样做,是总督巡抚导致他们这样做的。所以,当今首要的是总督巡抚要人选合格。他们要不为利欲所动。自己身正,才能管好吏员,吏员也不必整日想着如何曲意逢迎、巴结上司,都留心为民办事。百姓就能够休养生息。”他还建议,应给督抚下一通令,凡保荐州府县官,必须考察他们有没有不法行为。对违犯者严加惩处,这就会起到以一儆百的作用。对于巡持总督的考察,则要看他是不是廉洁奉公,为群吏做出了榜样。
    陈廷敬的上疏,被朝廷采纳了,并根据他所提内容,规定了若干条文,下谕实行。
    过了一段时间,云南巡抚王继文以军饷为名,动支库银并私自贪污。陈廷敬以其溺职不忠,前后银数赢缩相悬,上疏弹劾。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他任工部尚书。同学士徐乾学奏进《鉴古辑览》,康熙认为这本辑览有参阅价值,决定留下来通读。他在工部尚书任内,还纂辑三朝《圣训》、《政治典训》、《方略》、《一统志》、《明史》等,陈廷敬并充总裁官。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调户部,又调吏部。第二年,他的亲戚因贪赃被劾罢,使他身受连累,对他打击较大。之后,他借口父年八十一岁,盼望相守为由,要求解任回乡。清廷答允陈廷敬的请求,免却了他在朝中的职务,但继续担任修书总裁官。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清廷又起用陈廷敬为左都御史,直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皇帝下诏,命令张玉书、陈廷敬领导编纂一部大型字典。第二年,张玉书病逝,陈廷敬独任总裁官。这部大字典组织了三十多人的编辑班子,陈廷敬的儿子陈壮履也在其中。父子留名于一书,一时传为美谈。这部字典是在前人《字汇》和《正字通》的基础上增补充实而成的,共收四万七千多字,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收字最丰富的字典。后来定名为《康熙字典》。虽然字典问世时,陈廷敬已经去世,但他为编纂这部字典所付出的心血和作出的贡献,为后人所敬仰。
    陈廷敬一生著述很多,有《午亭文编》、《尊文阁集》、《河上集》、《杜律诗》、《老姥掌游记》、《三礼指要》、《说岩诗集》等。他的诗风格“清雅醇厚”,很得康熙皇帝的赞赏。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三月,陈廷敬病危,康熙皇帝遣太医前往诊视。四月病卒,终年七十三岁,康熙率大臣侍卫奠洒,并令各部院满、汉大臣前往吊祭。康熙皇帝亲笔写了挽诗,赐祭葬典礼,十分隆重。谥曰文贞。
    大清相国的内容简介

    陈廷敬曾被康熙皇帝赞为完人,但我并不相信世上真有这样的人。不过世人好为尊者讳,隐恶扬善又是古风,陈廷敬即便真有瑕疵,也无史料可供探觅。我们的祖宗并没有那么好,祖宗的家国也并没有那么好。可面对现世红尘,人很容易沉溺于古往。古人评价历史人物,多流行朴素的民间思维,不是大忠大善,就是大奸大恶。中国古典小说就惯用这种民间思维,刻画人物多走极端,曹操大奸,诸葛大智,张飞大勇,关羽大义。我写所谓的历史小说,不自觉地就落了这个窠臼。我其实是自愿陷入这种古典审美范式的,与其说是写了历史上真实的陈廷敬,不如说我希望历史上真有这样的人物。
    长篇历史小说《大清相国》塑造了以陈廷敬为主要代表的大臣群相,反映一个特定历史境遇中官场人物的人格、道德和行为的艰难选择,再现三百多年前的官场风云。
    康熙王朝名臣辈出,千古传诵。然而宦海风高,沉浮难料。明珠罢相削权,索额图身死囹圄,徐乾学去官之后郁郁早逝,高士奇倍享尊荣却被斥退回藉。满朝重臣名宦少有善终,陈廷敬却驰骋官场五十多年,历任工、吏、户、刑四部尚书,官至文渊阁大学士,乞归之后仍被召回,最后老死相位。
    清官多酷,陈廷敬是清官,却宅心仁厚;好官多庸,陈廷敬是好官,却精明强干;能官多专,陈廷敬是能官,却从善如流;德官多懦,陈廷敬是德官,却不乏铁腕。


    阳城皇城相府旅游景区简介
    皇城相府是清文渊阁大学士陈廷敬的故居。其建筑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官宅民居,鳞次栉比,是一组别具特色的明清城堡式官宅建筑群。“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皇城相府不仅是一幅古代“自然山水画”、更是一座具有强烈人文精神的东方古城堡。
    康熙王朝演员表
    康熙王朝全部演员表
    陈道明 ·饰演· 康熙
    高兰村 ·饰演· 明珠
    李建群 ·饰演· 容妃
    廖京生 ·饰演· 李光地
    安亚平 ·饰演· 魏东亭
    刘大印 ·饰演· 郑经
    曹永祥 ·饰演· 吴三桂
    侯永生 ·饰演· 施琅
    朱艺丹 ·饰演· 索尼
    张光正 ·饰演· 苏克沙哈
    李如平 ·饰演· 班布尔善
    马小矛 ·饰演· 吴应熊
    万中良 ·饰演· 胤礽
    高亮 ·饰演· 伍次友
    崔岱 ·饰演· 王辅臣
    宫雪花 ·饰演· 慧妃
    朱晏 ·饰演· 佟妃
    李晨涛 ·饰演· 赫舍里
    张晶晶 ·饰演· 红玉
    陈斌 ·饰演· 陈廷敬
    陈伟辰 ·饰演· 少年康熙
    胡珊珊 ·饰演· 少年苏麻
    薛严 ·饰演· 小毛子
    刘魁 ·饰演· 吴良辅
    李小雷 ·饰演· 行森
    赵景文 ·饰演· 葛礼
    任超 ·饰演· 冯西范
    斯琴高娃 ·饰演· 孝庄
    薛中锐 ·饰演· 索额图
    茹萍 ·饰演· 苏麻喇姑
    天鸽 ·饰演· 兰齐儿
    李洪涛 ·饰演· 葛尔丹
    芦勇 ·饰演· 杨起隆
    苏廷石 ·饰演· 姚启圣
    刘均 ·饰演· 顺治
    姚长安 ·饰演· 鳌拜
    宋来运 ·饰演· 遏必隆
    刘毓滨 ·饰演· 朱国治
    高天昊 ·饰演· 胤褆
    李明 ·饰演· 周培公
    郝铁男 ·饰演· 图海
    赵凯 ·饰演· 王吉贞
    博宏 ·饰演· 鄂妃
    王也天 ·饰演· 宝日龙梅
    汤加丽 ·饰演· 紫云
    白杨 ·饰演· 张廷玉
    李楠 ·饰演· 青年康熙
    刘挺 ·饰演· 少年东亭
    马捷 ·饰演· 黄敬
    佟小虎 ·饰演· 李德全
    陈大中 ·饰演· 魏承谟
    周琪 ·饰演· 济世
    关德俊 ·饰演· 郑泰
    章苏国 ·饰演· 刘国轩
    国家一级演员田蕤有哪些代表作?

    这个因为猥亵案进入我们视野的田蕤到底是谁,他是如何一步步走上国家一级演员的地位的呢,国家一级演员是什么概念?国家一级演员一共只有226位,他是其中之一。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田蕤的顺风顺水的表演事业。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最出名,也是让田蕤一举成名的话剧《共和国掌柜》,2011年,田蕤受到蒋维国导演邀约,出演该部为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纪念剧《共和国掌柜》,在该剧中出演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陈云同志这一角色。并凭借该角色斩获第22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和 第16届佐临话剧艺术奖最佳男主角奖两大奖项。并受到《上海青年报》、《东方早报》、《新民晚报》等报纸的称赞。

    2017年,田蕤又在王晓鹰导演的《大清相国》中担任男主陈敬廷这一角色,收获了来自业内外各界的好评。并一举拿下21届佐临话剧艺术奖最佳男主角奖、第7届国际戏剧“学院奖”(表演奖)最佳主角奖、首届华语戏剧盛典最佳男主角奖。

    2011年,田蕤担任主演的根据法国文学家加缪著名作品改编的同名话剧《鼠疫》在上海芷江梦工场公演,在舞台上,田蕤一人分饰九个角色,瞬间“变脸”以及情绪的转换让人们深深感受到了他的舞台功底。引起台上台下的共鸣,受到各大媒体的宣扬。

    此外田蕤还出演过《走过柳源》,《青天衙门》,《结婚十年》等近11部电视剧。从事业上看田蕤确实是一个有才华,并且成功的演员。然而终于人品的我们并不能替受害者原谅罪犯。当真是地狱空荡荡,魔鬼在人间。

    首页

    电视剧

    返回顶部

    电影

    动漫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