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邙山之战(实力强盛的瓦岗军,为何在邙山之战便消亡了呢?)

    小小影视影视问答人气:502时间:2022-04-03 21:03:31

    为什么邙山之战会被称为中国历史上转折最多的战役?
    这场大战可谓是波澜起伏,高潮迭起,戏剧性的神转折之多可以说是军事史上都是罕见的。
    神转折最多的“邙山之战”,有怎样离奇的故事?

    公元543年,北方的两个割据政权,东魏,西魏爆发了双方成立以来的最大一次战争。这场战争的起因非常狗血,原来,东魏大丞相高欢的儿子高澄看上了御史中尉高仲密的老婆李昌仪。高澄其人,向来是个流氓,十五岁的时候就跟自己父亲的小妾私通,看到貌美如花的李昌仪后,居然当场就要非礼,连对方的衣服都撕烂了,李昌仪拼命反抗之下才没让这流氓得逞。

    感到帽子危险的高仲密立马四处活动,终于被调任为北豫州刺史,但他知道,躲得了一时,躲不了一世。最好的办法是直接投奔西魏,而自己治下的战略要地虎牢关便是最好的见面礼。于是高仲密设计杀死了主管军事的将领奚寿兴,接着便派使节到西魏向西魏丞相宇文泰投诚。

    洛阳门户虎牢关

    宇文泰得报后,欣喜若狂,立即加封高仲密为侍中,司徒,并亲率大军前往救援高仲密,以保住虎牢关作为将来进攻东魏的桥头堡。西魏军到达洛阳后兵分两路,一路由于谨率领,前往虎牢救援,另一路由宇文泰指挥,包围黄河南岸的河阳南城,企图夺取河桥,阻止东魏军队渡河。然而高欢早已预料的宇文泰的这一动作,他提前派遣了数万精锐驻防河阳南城。

    宇文泰一时无法攻下河阳南城,而高欢的军队已经接近黄河北岸。宇文泰立即率军后撤到河桥上游,随后放出上百艘火船,顺流而下,想要烧毁河桥。宇文泰反应快,对方反应也不慢,东魏将领斛律金立马派出许多带着链子的小船,将火船全部拉到了黄河边。河桥因此得以保全,高欢成功率军过河,驻扎在邙山。

    东魏名将斛律金

    东魏军的数量要大于西魏军,但宇文泰决定主动出击以获取优势,当夜,西魏军饱餐一顿,丢下所有辎重,全军向邙山急进。然而西魏军的一举一动都被东魏军的侦察兵尽收眼底。当高欢接到报告说西魏军是吃了一顿干粮而来时不禁大笑,因为这一路上都没水源,西魏军狂奔几十里后必定干渴的要命。随即,高欢下令全军列阵迎敌。

    邙山之战

    当西魏军赶到邙山后,傻眼了,东魏军阵容整齐,占据了有利位置。但宇文泰并没有惊慌,因为他的军队向来战斗力比东魏军高,于是令旗一挥,西魏军便向东魏展开了冲杀。高欢亲自指挥中军抵挡西魏军的正面进攻,并派大将彭乐率领数千精锐骑兵向西魏军后方包抄。不久,就有人向高欢报告,彭乐临阵倒戈了。但没过一会,彭乐回来了,还抓了西魏军几十个王公贵族。

    邙山之战

    高欢大喜之下立即命人将这几十名王公贵族押到两军阵前喊话,本就又渴又累的西魏军一见这场面,立马军心溃散。东魏军趁势出击,西魏军大败,被斩首三万余人。高欢立即命令彭乐追击宇文泰,务必把这心腹大患除掉。孤身一人的宇文泰很快便被彭乐追上,但宇文泰一看追上来的是彭乐时,立马放心了,因为他知道这货是出了名的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于是宇文泰勒住马,转过身来对彭乐说:”如果你抓了我,你也活不长。你没听说过兔死狗烹的事吗?抓了我对你没有任何好处,你还不如去我的营地去强些金银珠宝。“随后宇文泰解下自己的金腰带送给了彭乐。彭乐这傻冒居然真的听了宇文泰的话,拿着金带乐呵呵的跑了。

    宇文泰

    更奇葩的事在后面,彭乐回去后主动交代了自己放走了宇文泰的行径,连宇文泰怎么跟他说的话也转述给了高欢。高欢被气得七窍生烟,抓着彭乐的脑袋往地上撞。明白自己犯了大事的彭乐立马表示:给我五千精兵,我肯定能把宇文泰抓回来。高欢一听,更气了,宇文泰早跑没影了,你能抓个屁呀!有些人在失败后,会从别人身上找原因,有的人会在自己身上找原因。高欢属于后者,他知道这次错失良机是自己的错,根本就不该派彭乐这个头脑简单的家伙去抓宇文泰。

    随后,高欢念彭乐有大功又有大过,便命人抬来三千匹绢压在他身上既是奖赏也是惩罚,这叫赏罚分明。

    高欢

    侥幸逃了一命的宇文泰并没有失去信心,而是立即收拢军队,决定再战高欢。第二天,宇文泰集中兵力攻打高欢所在的中军,如能击杀高欢,此战必能反败为胜。战况发展果如宇文泰所料,东魏军刚刚经历一场大胜,以为西魏军以无力再战,完全没想到他们居然敢在第二天就主动出战。毫无防备的东魏军中军被击溃,高欢在部下的拼死掩护下成功逃跑,但是很快追兵就再次杀了过来。因为有人把高欢的位置信息告诉了宇文泰。

    这个告密的人是个东魏士兵,他在前一天偷了一头驴,按律当斩,但高欢因为手头事情太多,没来得及处罚这个士兵,而是把他关了起来,准备战后再审理他。没想到这家伙趁乱逃跑,并把高欢的位置告诉了宇文泰。宇文泰立马派出大都督贺拔胜率兵追杀高欢。

    贺拔胜

    单从两人分别派人追杀对方就可以看出宇文泰用人比高欢要强。首先,贺拔胜的哥哥和弟弟都帮助过高欢,反而被多疑的高欢所杀;贺拔胜自己的地盘荆州也是被高欢所夺。其次,贺拔胜乃西魏第一勇将,宇文泰曾对将领们说:诸将对敌,神色皆动,唯贺拔公临阵如平常,真大勇也。最后,贺拔胜和高欢相熟,绝不会认错人。

    贺拔胜率军按照投诚的东魏军士兵指示,果然找到了高欢,就在他即将干掉高欢时,他的战马被高欢的外甥段韶射死,而当时身为第一神射手贺拔胜却没有带弓箭,致使高欢得以逃脱。

    东魏军中军虽被击溃,但毕竟数量远大于西魏军,稳定下阵脚的东魏军发动反击。宇文泰虽然率军拼死抵抗,但还是挡不住东魏军数量上的优势,不得不下令撤退。高欢见状,立即下令全军追击,刚刚还占尽上风的宇文泰,又被追得入地无门。西魏大将于谨和独孤信(就是那个著名的美男子)收集败兵举起白旗,假装向东魏投降。急于追杀宇文泰的东魏军来不及搭理他们,只是让他们站到路边去,不要占道。东魏军经过后,西魏军队从背后偷袭,杀得东魏军队措手不及,场面一度十分混乱,宇文泰才得以保命。

    独孤信

    西魏大将若干惠所部跑的慢了一点,结果掉了队,东魏追兵紧追不舍。若干惠见逃不掉了,干脆下令全军止步,同时下令全军埋锅造饭,并说:长安死,此中死,异乎?哪儿的黄土不埋人?但是死之前得吃饱饭吧。东魏军看到这架势,以为对方有埋伏,不敢追击。结果若干惠所部吃了顿饱饭,晃晃悠悠的回去了。估计回去见到那些差点把肠子跑出来才逃得一命的同僚后,能吹一辈子。

    高欢带兵连夜追击宇文泰,直追到陕州才停在此地暂时宿营。行台郎中封子绘劝高欢趁势攻灭西魏。高欢对此表示赞同,但他又犯了一个错误,连夜召开军事会议,决定听听部下将领怎么说。结果这帮跑累了的将军纷纷耍赖,不愿意再追了。向来体恤下情的高欢最终放弃了追击西魏军,结果失去了彻底消灭西魏的最好机会,结果抱憾终生。

    这场大战可谓是波澜起伏,高潮迭起,戏剧性的神转折之多可以说再军事史上都是罕见的。高欢和宇文泰这对不世枭雄的对决堪称历史少有。最终,宇文泰惨败,高欢惨胜。而高欢和宇文泰这两个枭雄的最终胜负则要由他们的后人来见分晓了。

    不甘心戴绿帽的高仲密眼见西魏军大败,只得逃离虎牢关,投奔西魏而去,而全家老小都被丢在了东魏。高欢下令将高仲密全家杀死,当然,高仲密的老婆不在此列,因为这个女人被高澄救了。

    府兵制的出现使西魏军战力大增

    大败而回的宇文泰立即着手进行军政改革,创造出了影响中国历史数百年,造就了盛唐军威的府兵制。


    关于南北朝后期有名的邙山之战
    东魏武定元年(西魏大统九年,543年),东魏因御史中尉高仲密叛变而派兵进攻西魏,两军在邙山(今河南洛阳北)进行的作战。

      二月,东魏御史中尉高仲密因与吏部郎崔暹有隙,被贬任北豫州刺史,遂举州叛投西魏。是月,西魏丞相宇文泰率军东下,接应高仲密等,并派太子少傅李远为前锋,进抵洛阳(今属河南)。派开府仪同三司于谨进攻柏谷(今河南偃师东南),拔之。三月,宇文泰率军包围河桥(今河南孟县西南)南城。是时,东魏丞相高欢得知高仲密叛变,即率军10万自晋阳(今山西太原)南下,抵达黄河岸以迎击西魏军。宇文泰派兵烧桥以阻止东魏军渡河,未成功,遂退至廛水(由洛阳西北经城南至城东入洛水)。高欢等东魏军即渡河,据邙山列阵,数日不进。宇文泰派兵乘夜攀登邙山,袭击东魏军。十八日黎明,两军相遇,即战。东魏大将彭乐率数千骑兵为右翼,冲进西魏军营里猛攻,俘西魏侍中以下将领48人,东魏诸将乘胜追击,击斩3万余人。次日复战,宇文泰以中山公赵贵为左翼,领军将军若于惠为右翼,亲率中军,三军同时反击,中军及右翼军进展顺利,大破东魏军,俘其全部步兵。高欢仅领7人逃走。左翼军战不利。东魏军乘机重新集结,声势复振。宇文泰领兵与之继续作战,亦不利,遂撤军,退兵入关(今函谷关,位河南灵宝东北)。

      应该是李远 详情看上文
    邙山之战有许多转折点,是史实还是杜撰?

    自然是真的

    邙山之战作为历史上比较著名的战役之一,之所以著名就是它的戏剧性,因为太过于波折了,电视剧都不敢这么演,但是事实就是如此,当然史书上为了让它具有可读性,自然添加了很多描述,不过不影响事实的戏剧性,邙山之战就是如此的戏剧性,堪称是一波三折的典型范例。


    邙山之战是西魏时期的著名战役,源头就是高欢的儿子过于贪恋美色引起的,也是东西魏国爆发的冲突,是由西魏率先起兵征讨东魏,领军人就是西魏的大将军宇文泰领兵,而东魏就是高欢作为主帅应兵,一开始的时候,是西魏完全占据了上风,把东魏杀得片甲不留,更是差点就杀掉了高欢。

    可是没想到关键时刻,宇文泰为了报仇,选择短兵相见,带着三千多名士兵,靠着短刃去追击高欢,但是高欢被人救下,宇文泰没有得杀掉高欢,在撤退的时候,却被高欢重新整理出来的军队追杀,原本是西魏一边倒的碾压,没想到这一次却是西魏惨败,死伤无数,也是差不多把一开始带来的士兵全部坑杀。

    这是说明了一个教训,穷寇莫追,因为要是没有宇文泰非常轻视的追杀,多带点弓箭或者长兵器,早就将高欢拿下了,但是一时的胜利把宇文泰高兴坏了,过于轻视了高欢的手段,最后惨败,所以有时候不要小看任何一个人,更何况对敌人更是不能心慈手软。


    实力强盛的瓦岗军,为何在邙山之战便消亡了呢?

    隋朝末年,称雄中原的瓦岗军。但为什么邙山一战,顷刻之间土崩瓦解?首先,强攻洛阳是最大战略失误,丧失了继续发展壮大的机遇。隋末瓦岗军的发展壮大,李密是关键人物。李密曾在杨玄感麾下,向其建议直取长安,不打坚固的洛阳,结果杨玄感刚愎自用,不采取李密的建议,兵败于隋军被杀。教训之深刻,但到了李密自己也重蹈覆辙。瓦岗军没有稳定的根据地,处在流动作战状态。强攻洛阳没有奏效,瓦岗军一时无法脱离战事,只有与王世充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拉锯之战。瓦岗军在洛阳拔不出脚,无疑丧失了继续发展壮大的大好良机。


    其次,选择与宇文化及交战,丧失了坐收渔翁之利的机会。618年,宇文化及在江都弑杀隋炀帝后,骁果军北上返回长安,此时的洛阳是通往长安的必经之地。李密也正好与王世充苦战之际。如果李密选择先放宇文化及一马,宇文化及背负着弑君的恶名,是谁都不会放过宇文化及的。瓦岗军一旦放他入关,自然会有人会收拾他。特别是王世充也不能放过宇文化及。此时的李密再蹑其后,一定能坐收渔翁之利。不仅解决久攻洛阳不下的难题,也解决了宇文化及的问题。李密又一次的错误判断和决策,选择了与宇文化及作战。


    再次,骄傲轻敌的邙山之战,丧失了咸鱼翻身的时机。洛阳之战,王世充和李密双方各损战将许多,激烈交战不下于百余次之多。瓦岗军锐气大减。加上瓦岗军后勤补给跟不上,因为来自隋朝粮仓储粮,没有补给系统。所以久战的瓦岗军,越战越没有信心,拿不到赏赐,军心是日渐离阻。王世充抓住瓦岗军军心不稳,久战疲惫之机,前与瓦岗军决战。李密在邙山南麓摆阵迎战王世充。由于刚胜宇文化及,李密也轻视王世充,但王世充以200余奇兵突袭成功,瓦岗军大败。由于李密打算回到洛口仓城重整兵马,结果败走虎牢关。瓦岗军屡败之余,加上李密的骄傲轻敌,给了王世充喘息机会。邙山之战大败,彻底让李密看到已无翻身的可能,随后投降了李唐,不久后被杀。邙山的惨败,瓦岗军瓦解,是李密战略失误、内部失和、常年征战等致命的原因。另外,瓦岗寨内部两大派系火并的后遗症,也是李密兵败的原因之一。


    兰陵王邙山之战是不是历史
    历史上确有其事,是有这个奇迹般的胜利。
    有史记载:突厥入晋阳,长恭尽力击之。邙山之败,长恭为中军,率五百骑再入周军,遂至金墉之下,被围甚急。城上人弗识,长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武士共歌谣之,为《兰陵王入阵曲》是也。历司州牧、青瀛二州,颇受财货。后为太尉。与段韶讨柏谷,又攻定阳。韶病,长恭总其众。前后以战功,别封钜鹿、长乐、乐平、高阳等郡公。
    河桥、邙山之战的起因

    东魏元象元年(西魏大统四年,538年),高欢大将侯景从宇文泰手中重新夺回洛阳金墉城,烧毁洛阳大量民居官寺。宇文泰已带着西魏文帝元宝炬回洛阳祭扫魏朝先帝陵庙,闻讯后率军驰援,临阵斩杀高欢大将莫多娄贷文。侯景连夜突围,宇文泰追击。侯景摆大阵,北据河桥,南依邙山,与宇文泰大军交战。混战之中,宇文泰战马中流矢惊逸,把宇文泰甩在地上。东魏大军追围上来,左右皆散走。都督李穆下马,用马鞭击打狼狈趴在地上的宇文泰,假装叫骂:“你这个糊涂兵,你们大行台(宇文泰官职)跑到哪里去了,怎么自己留在这里?”追围的东魏兵翻蹄亮掌,听李穆的口气认定宇文泰不是什么贵人大官,都扭头回散去追杀更值钱的目标。李穆这才扶宇文泰上马,双双逃去性命。

    首页

    电视剧

    返回顶部

    电影

    动漫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