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如明朝没有放弃交趾

    佚名影视问答人气:619时间:2022-04-03 19:52:47

    明朝前期连续三个治世,在史上是比较少见的。明宣宗的谥号能得一个“宣”字,而且明朝的“”仁宣之治”,说起来是仁宗朱高炽和宣宗朱瞻基的治世,可是仁宗只做了10个月皇帝,好像只是作为宣宗皇帝继承帝位的合法性而来,所以这个仁宣之治,多半是宣宗的功劳。
    可是,我们在翻看明朝史书时,也会发现明朝的衰落也是缘于宣宗朝。宣宗时,未承其弊,可是我们再看成化年间的一段往事,就明白明朝中期以后,已经难以再复前期的“远迈汉唐”的荣耀了。
    (明宣宗)

    大明成化十八年七月(公元1482年),暹罗使者向天朝报丧,他们的老国王去世了。为了稳固大明和暹罗之间的关系,彰显大明威严,成化帝下了一道圣旨,由刑部给事中林霄为正使、行人姚隆为副使,带着大明皇帝的真切问候奔赴西洋,去册封暹罗世子为国王。这是明朝朝贡体系的正常操作,原本不会节外生枝。

    暹罗虽然远在千里之外,但该国自洪武三年接受大明册封后,一直都奉大明为宗主国,年年朝贡。林宵作为大明使节,在该国被奉为座上宾是不成任何问题的。于是,以刑科给事中林霄为正使、行人姚隆为副使,赍诏封暹罗国王世子国隆勃剌略坤息利尤地为国王。当然,林霄的想法是不错的,暹罗确实是奉他为座上宾,但另一个藩属国就不会了,它就是满剌加国。
    成化18年,林霄完成了对暹罗的册封使命,又接到了出使满剌加,对该国王子进行册封的命令。可是,他这一去,再也无法回到大明。

    满剌加国位于今天的马来半岛最南端,在该国第四任国王穆扎法尔·沙统治时期,打败了试图南侵的暹罗,彻底控制了当时东西方贸易的海上要道马六甲海峡,同时还利用伊斯兰思想武装自己的臣民,一跃成为马来半岛的霸主。但和大明维持宗藩关系,需要大明皇帝名义上的册封,是满剌加在永乐时期定下的国策,毕竟其第一任国王拜里迷苏剌,以及国名,都是大明永乐皇帝所赐。
    (满剌加在马来半岛)

    永乐时,满剌加原服属暹罗,岁输金四十两为赋。当地的酋长拜里迷苏剌遣使入大明朝贡方物,在永乐三年九月至京师。永乐皇帝嘉之,封为满剌加国王,赐诰印、彩币、袭衣、黄盖,复命庆往。满剌加的使者说:“王慕义,愿同中国列郡,岁效职贡,请封其山为一国之镇。”帝从之。

    可是,到了宣宗时,这样的藩属国,一旦羽翼丰满,就不把大明帝国放在眼里。满剌加新任国王马哈木沙自恃国力强大,大明又远在千里之外,所以他在接受册封时,竟然要求林霄跪下宣读大明皇帝的圣旨。马哈木沙的这一要求是非常不符合儒家上下尊卑的,对于林霄而言,这更是对大明天子的侮辱,有损大明朝的威严。

    他严词拒绝了马哈木沙的无理要求,并严厉谴责这位藩属国的新国王。马哈木沙的脸上挂不住,在满剌加国境内,国王的话谁敢不从?大明使节又如何!马哈木沙一怒之下,竟然将林霄囚禁起来进行折辱,最后还把林霄活活给饿死了。

    有辱国体,大明威严遭到了严重的挑衅!然而,远在京师的成化帝接到此消息后,虽然天子震怒,但也充满了深深的无力感,根本无法对满剌加进行惩罚,只能对林霄的家人进行补偿。

    这不禁让人深感疑惑,那个在洪武、永乐年间兵威赫赫的大明朝哪里去了呢?这里就要说到成化帝的爷爷,明宣宗朱瞻基的战略失误!

    明成祖朱棣曾经兴兵8万讨伐安南,在400年后,又将这片汉唐故土纳入中原郡县体制。可是,安南并没有臣服于明朝的统治,起兵反对明朝的战争时有发生,成祖曾多次派兵镇压。

    成祖死后,安南的局势更不稳定,而明朝连年兴兵,也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到了明仁宗时期,朝廷就改变了成祖一味剿灭镇压的政策,改为以招抚为主。

    明宣宗则主张剿抚并用的政策。事实上,宣宗内心是想息兵安南的。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四月,宣宗与内阁商量,说他“反复思之,只欲如洪武中、永乐初,使(安南)自为一国,岁奉常贡,以全一方民命,亦以休息中土之人”,这种想法是要改变直接统治安南的做法,恢复安南为附属国的地位。

    (交趾是明朝十四个布政使之一)

    宣德二年,明军击败了黎利,斩首万余人。九月,黎利上疏朝廷,声称找到了陈氏后人(当年成祖起兵的名义就是为原国王陈氏报仇复国),请求罢兵,册立陈氏后人为君。宣宗有意答应,但是英国公张辅等人认为明廷如果没有合适的借口就答应,天下人会以为朝廷软弱。

    宣宗于是召见二杨,寻求对策,二人赞同宣宗的想法,认为这是体恤民情,不算示弱。宣宗在杨士奇等人的支持下,欣然同意,并派特使恢复陈氏政权,宣布撤兵。然而黎利推说陈氏后裔已死,请求朝廷册立自己。宣宗没有理会,派人继续寻找陈氏后人。

    宣德三年,黎利再次进献贡物,请求册封,宣宗仍不理会。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黎利再次请封,宣宗考虑到陈氏后人已经无从找起,黎利署理国事已成事实,就同意了他的请求,册封黎利为国王。

    这样,安南再次独立,脱离了明朝的直接统治,但仍然是明朝的附属国。从此到明朝末年,明朝和安南再也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战事。放弃安南,短期来看,免除了连年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也为明朝节省了大量的开支,去除了一个沉重的包袱。 内阁学士中,二杨(杨士奇,杨荣)持赞同和支持的态度,其他人则持反对态度,担心“若以二十年之勤力,一旦弃之,岂不上损威望,愿更思之”,因此宣宗的这个想法并没有立即实行。

    其实宣宗是在等待一场军事上的胜利,然后才好招抚、谈判,以便体面地从安南撤兵。 从明宣宗的角度来说,很难说他放弃安南是个错误,对当时的明朝来说,统治安南的费用远远大于能够征收上来的赋税,且长期屯驻大兵,明朝朝廷已经略显疲态,无力应承。对明朝来说,安南似乎是可有可无,让安南独立,天下息兵,未尝不对。

    然而之后史多的事实证明,宣德“弃置交趾”所造成的消极影响是长期的和致命的。这一事件沉重地打击了明朝在西洋地区的国际声望,动摇了明朝的宗主国地位。

    (明朝史无前例有184个朝贡国)

    郡县安南和藩属安南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大明朝可以在安南驻扎军队,征收赋税,从而能够对中南半岛进行彻底控制,随时可以利用强大的军事力量控制占城、暹罗、真腊等诸国,同时还可威慑满剌加,以及和中南半岛隔海相望的苏门答剌、爪哇、浡泥等国。

    这样一来,万里石塘(明朝时期对南海的称呼)也可真正成为大明内海,从而消除了外国对大明海疆的觊觎。灭安南,改设交趾承宣布政使司,也是对南海诸国起到杀鸡儆猴作用:不尊大明还意图挑衅者,最终的结果只有一条,国除族灭。

    可是,复国后的安南虽然还奉明朝为主,但心态已经变了,此国居然敢军事挑衅明朝,于成化年间多次入侵大明边境。除了这一点外,安南还以天朝自居,在中南半岛上称霸一方,侵吞占城,攻打满剌加,到处挑衅,发起战端。
    而作为中南半岛诸国的宗主国,大明王朝却无力挥军南下,因为此时的大明军事主要部署在北疆大漠、哈密、奴儿干都司一带,至于惩戒安南,拯救西洋诸国于水火,只能是力不从心。

    所以,成化帝能做的,居然就是对安南进行安抚!可是,满剌加被安南攻打,满腹委屈的,他们急需明朝给他们做主撑腰,可当时的大明朝有苦难言,只能从中调停。

    成化十七年的申诉,没有让满剌加得到想象中的承诺。在看不到大明出兵惩戒安南的情况下,满剌加对大明大失所望。明朝的朝贡体系开始出现崩溃的苗头。

    此前,占城国王不尊天朝圣旨,安南此次挑衅大明,这一桩桩,一件件,让满剌加明白了一个道理:失去了军事威慑力的大明朝,在西洋说的话已经不好使了,虽然她依旧是让满剌加无法仰视的巨人,但那又如何!

    满剌加经过自己的发展和改革,又因为自己所处的地理环境,已经成为马来半岛上的强国,之所以需要大明册封,那只是一种既定的形式而已。正因为如此,新任的满剌加国王马哈木沙才敢无视大明的尊严,才敢拘禁大明使者,才敢饿死大明使者,却不担心大明的雷霆军威!


    (明朝中期战略收缩后的版图)

    明朝放弃安南的后果,至此全部体现出来,明朝不仅在本部承受了巨大的军事压力,在南方的经营也出现了大倒退。原本可以同化的的中南半岛,在宣宗朝逐渐脱离明朝管辖,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明朝对西洋的控制,随着安南独立,逐渐成为了幻影,直到明朝末年,西洋成为欧洲人冒险的乐园。

    从五代起,安南独立成国,当时的安南国,和五代十国的政权一样,是乘乱而起的割据政权,如果宋太祖在统一南方十国的同时,把安南征服,那么现在的历史就应该把那个时代记录为"五代十一国″时代。当然宋太祖没做到,宋太祖没征服安南,就像没征服大理、吐蕃、高昌回鹘、喀喇汗国、辽国一样。宋朝文盛武衰,宋太祖玉斧一挥,金沙江以南皆为外国。即使后来蒙元的金戈铁马,对安南也是知难而退。以致于到了明朝,安南立国巳四百余年,漫长的时间使其民族文化、民族意识、国家观念已形成,到这时,任何对他们的征服在他们看来都是侵略,因此屡征屡叛,此起彼伏,使大明疲于奔命。而且明朝北方还有北元的威胁,即使能征惯战的明成祖也不能完成这一重任,何况他的柔弱继承人。

    首页

    电视剧

    返回顶部

    电影

    动漫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