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是因为家长没有时间带孩子,另一方面就是因为小孩子比较讨喜。
”隔代亲“是什么?”隔代亲“到底有多亲?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这些就是隔代亲。隔代亲可以让你怀疑你自已到底是捡来的还是亲生的,自已到底是娃亲妈还是后妈。
隔代亲的原因是什么?
老年人的“隔代亲”,蕴藏着不少心理学上的道理。其实,我们很多老人在儿女们年少时,并不是不想亲他们,而因忙于工作等因素而未能顾及;而老人们现实大多有相当多的闲暇时间,潜在的“爱幼”心理自然会在幼辈身上尽情释放。
小孙辈代表着天真和纯洁,而成人世界中不仅充满着竞争与挑战,而且还可能存在欺骗与陷阱。我们失去了社会竞争力以后的老年人,当然渴望多多接触小孙辈。
小孙辈代表着生命和活力。一个只有老年人和成人组成的家庭,往往显得过分死板或严肃。若有个淘气的小孙儿,虽然需要大人们的细心照料,但他们的童稚也带来了非常多的快乐。
小孙辈行动活跃、爱思考问题。我们老年人与小孙儿相处时,会因跟随着他们的活动而使身体得到锻炼,也会因跟随着他们的思考而运作头脑,以致忘却了心中的烦恼和忧愁,这样可以延缓身心的衰老。处在衰退期的老年人,更愿接近这些充满想象力、创造力和生命力的孙儿们,
我们的儿女们大多忙于工作等其他事务,没有多少时间陪伴老人;而小孙辈们可以拥有比他们的父母更多的时间,去到老人身边做伴。这样最能解除老年人的寂寞和孤独,在精神上得到极大的宽慰,甚至还会焕发起老年人尚未泯灭的童心。
隔代亲是为什么?
隔代亲很常见,那背后是什么原因呢?
隔代亲的原因?
现在社会上很多的成年人,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其实很多都来源于原生家庭的伤害。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总是因为很多原因,比如外出挣钱,或是工作很忙,而忽略对孩子的关心,导致孩子小时候没有得到父母足够的爱,等到孩子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孩子,父母又开始把这份爱转移给孙辈,希望可以弥补曾经对孩子的亏欠。
原生家庭的伤害已经造成,为何父母又想在孙辈身上弥补?有很多长辈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因为诸多原因对自己的子女不够关心,等子女渐渐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家庭,长辈们也开始没有那么忙碌,这时候才开始意识到曾经对孩子的亏欠。但是伤害已经造成,有些长辈为什么开始对孙辈开始弥补了?
1、希望子女态度转变
从小没有受到父母的疼爱的孩子,内心其实是极其缺爱的,但爱而不得是其最终的结果。在孩子渐渐长大之后,父母开始意识到自己对孩子从小的关心不够,其实为时已晚。
等孩子自己成立了家庭,孩子对于父母的态度其实还是怨恨,觉得父母做什么都是错,因为心底的那个结依旧存在。为此有些父母为了能让子女感觉到自己的诚意,就对子女的孩子好,希望子女对自己的态度可以发生改变。
2、不想这种伤害继续
还有的父母,是不希望这种伤害被继续。比如有些父母家的条件本身就不好,所以在生了孩子后,就必须把孩子放在家里跟着爷爷奶奶,自己出去打工。时间一长,孩子跟父母也就生疏了,父母有时候想要靠近,却总是格格不入。一直到孩子长大之后,父母开始了解到孩子的需要,不希望孩子继续恨自己,所以希望通过对子女孩子的好,使孩子心里可以忘记那段痛,开始过幸福的日子。
3、让自己更好受
其实生了孩子就会知道,世界上有很多事情都是无奈的。很多父母没有办法陪着孩子一起长大,当这些父母离开孩子的时候,背地里也撒过眼泪,但是无法跟孩子表达,希望把孩子带在身边,却又不想让孩子跟着一起吃苦。
就这样,错过了孩子最重要的成长时期,在孩子成家之后,自己内心依旧是很愧疚,所以开始对自己的孙辈好,希望可以缓解对孩子的愧疚之心,也让自己的内心好受点。
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接受这样的弥补父母这种对孩子弥补方式,不一定会奏效。因为每个孩子的想法不一样,并不是所有孩子都可以接受这种弥补,反而,可能会造成以下几种影响。
1、反而会凸显出,自己受的伤害
有些父母在子女很小的时候不闻不问,等子女生了孩子,父母开始孙辈好。其实子女本身就有一些矛盾心结没有解开,父母这时候再去触碰,每对孙辈好一次,就会让子女想起曾经的父母是如何自己她的。
丽丽从小就是一个人在奶奶家长大,不到15岁的她洗衣做饭样样精通,父母每年从外地回来都会夸奖丽丽是个好孩子,但是从来都没有心疼丽丽的意思。等到丽丽长大嫁人了,有了自己儿子,丽丽发现原来父母知道怎么疼爱一个孩子,只是当初自己真的不受疼罢了。
有一次丽丽加班就让老公去接孩子,但是老公临时有事也没和丽丽讲,就让丽丽的爸爸去接孩子放学了,恰好丽丽加班又取消了,直接去接孩子了。但是当丽丽到学校门口的时候,看到孩子奔向外公的那一刻,丽丽哭了。
曾经多少次想象父亲在校外接自己的场景,但是终究一次没有过,如今,丽丽心中一片苦水,反而加深了心中对于曾经原生家庭的痛。
2、子女开始感恩
当然也有子女面对如此的情况,是相反的态度,当父母对孙辈好的时候,他们内心开始放下对父母的那段芥蒂,开始接受父母,觉得父母也是爱她的,只是当时的环境问题,和生活所迫,父母没有那样的时间。现在到了晚年,父母对孙辈好,不就是对自己的爱么。他们反而开始学会慢慢放下,感恩父母。
父母在孩子长大之后选择对孩子进行弥补,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接受这种行为,有些反而更加厌恶,导致矛盾加深。其实造成子女不同的态度的原因有很多,几下几点是根本性的。
1、子女本身的性格
每个人的性格均不相同,面对事情处理的态度自然也不相同。如若有知足型性格,即使自己曾经受到过原生家庭的伤害,但是在自己生了孩子之后,父母开始尽力弥补,就不会去计较曾经的伤害,只要以后大家都好就可以了。
还有一类人记恨心重,或者属于多愁伤感型,一点小事情,都可以刺激他们敏感的神经,心理的问题基本无法通过后期弥补来解决,只会永远满心怨恨。
2、子女受伤害的程度
每个子女受伤害的程度都不相同,对于弥补所表现的结果也一定是不一样的。有些父母迫于无奈离开孩子外出打工,也有些父母嫌弃孩子是个女儿,生下之后就不闻不问,到老了开始意识女儿的重要性,还有的父母为了组建各自的家庭,抛弃了孩子。
如果原生家庭对孩子造成了巨大的伤害,父母想等到老了之后再来弥补,孩子自然不会接受。
3、父母本身的做法
有些父母对孙辈好,其实并不是发自内心的,只是希望老有所依。他们渐渐体会到子女对自己老年的重要性,所以现在选择对孙辈好,让子女在自己老年的时候可以照顾自己。
可是,他们在对待孙辈的时候并不真心,总是模式化带娃,不会真心和孩子交流,甚至是在子女面前才伪装。这种弥补方式,只会让子女更加心寒。
1、可以不必原谅父母,但不该让恨继续
父母开始进行弥补的行为,子女有权利不原谅父母,因为伤害已经造成了,说原谅容易,心里真正放的下才最重要。
但是既然父母已经开始做出弥补了,就不应该再让这种怨恨继续,毕竟拥有一个快乐的家庭,远比破碎的家庭更幸福,心中充满怨恨对自己的身体和心灵都不是一个很好的事情,所以该放下的时候要选择放下。
2、感恩父母对孙辈的爱
学会感恩,不应该将上一辈的恩怨延续到下一辈,父母对自己的伤害既然已经造成,无法进行改变,在父母开始疼爱孙辈,帮助自己减压的同时,应该去感恩父母。毕竟父母应该到安享晚年的时候,但是依旧选择帮助带孩子,其实也是一种莫大的爱。
3、学会放下
俗话说,放过他人也是放过自己,过多的纠结过去发生的事情,没有太大的意义,毕竟生活还要继续,带着怨恨过下辈子,对父母、对自己都不是一件好事。
“隔代亲”也许是父母对孩子的一种弥补,可以选择不原谅,但是请不要再将恨延续。只有内心真正地选择放下,才是对自己的一种解脱。人生没有完美的,残缺也是一种人生,过好自己的人生才是最重要的。
隔代亲是为什么
“隔代亲”,是指老年人自已代自己的孙辈现象。“隔代亲”这样最能解除老年人的寂寞和孤独,在精神上得到极大的宽慰,甚至还会焕发起老年人尚未泯灭的“童心”。所谓“隔代亲”现象,本质上或者说更多地是老对小的情感依恋。
首要的原因是爷爷、奶奶、姥爷、姥姥辈自己来日不多,自己的生命,正在自己能看得到的最下一代身上延续,是生的愿望表达。
其次还有以下原因:随着变老,智力和心理会童稚化,和最下一代有更多的接近性;对儿女的控制力减弱,共同语言也减少,对晚辈爱的表达在孙子辈身上较易实现,所谓含饴弄孙是也;孙子辈在得到爷爷奶奶的爱抚后,对爷爷奶奶的亲昵,会安抚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的寂寞。
为什么有隔代亲这种现象??
儿女小的时候,父母亲忙于打拼生活,和孩子亲密接触和交流的机会相对而言要少些。 等有了孙子,这时不需要为生活奔忙了,也闲了下来,孙子的到来刚好填补了空下来的时间。与孙子接触多,交流多,所以真的是隔代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