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姒(文定皇后太姒有几个儿子 太姒有几个儿子)

    小小影视影视问答人气:845时间:2022-04-03 18:48:13

    文定皇后太姒有几个儿子 太姒有几个儿子
    周文王共17子。
    姬伯邑考:文王姬昌之子。武王同母兄弟十人老大。母太姒。
    姬发:周武王。同母兄弟十人二。母太姒。
    管叔鲜(姬鲜):武王弟,封鄘国。一说封地在管。武王同母兄弟十人老三。母太姒。
    姬旦:武王弟,周公。其子封鲁。武王同母兄弟十人老四。母太姒。
    姬奭:召公奭,周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
    蔡叔度(姬度):武王弟,封卫国。一说受封蔡,后叛乱被放逐。其子胡又被封于蔡,为蔡国始祖。武王同母兄弟十人老五。母太姒。
    曹叔振铎(姬振铎):周文王子,武王同母兄弟十人老六。母太姒。受封曹国。
    成叔武:武王同母兄弟十人老七。母太姒。
    霍叔处:武王弟,封邶国。武王同母兄弟十人老八。母太姒。
    康叔封:武王同母兄弟十人老九。母太姒。
    姬聃堣(焻季载):周文王子,武王同母兄弟十人老十。母太姒。受封於沈,建立沈国(今栳南平兴县北),后代子孙以国为姓。
    郧叔武:周文王子。
    毛叔郑:文王多子女,其中有个叫郑的是武王姬发的弟弟,跟随武王伐纣,灭商后被封于毛(今河南宜阳),于是被称为毛郑、毛叔郑(与周文王子管叔鲜、蔡叔度、霍叔处、郧叔武一样)。
    毕公高:【潘】 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子毕公高后。毕公高封其子季孙于潘,附庸于毕国。据说其地在今陕西省北部,子孙以采邑命氏。
    姬葡:周文王的第十七子姬葡封于郇(今山西省临城)为伯爵,史称郇伯、郇侯,建立郇国。
    姬伯廖:周文王子。
    姬虞仲:周文王子,其孙为周卿士,食采于樊。
    太姒的介绍

    太姒,生卒年不详,姒姓,周文王的正妃,周武王之母。太姒天生姝丽,聪明淑贤,分忧国事,严教子女,尊上恤下,深得文王厚爱和臣下敬重,被人们尊称为“文母”,在《诗经》和《列女传》中都有对太姒的赞美。武则天在其御制文章《臣轨》中盛赞文母太姒善于治理政事,太姒被上谥号文定皇后,陵曰德陵。


    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女性,周朝“三母”:太姜、太妊、太姒合称“三太”,是周朝三位开国先君的夫人
    历史上有三位伟大的女性,周朝“三母”:太姜、太妊、太姒合称“三太”,是周朝三位开国先君的夫人,三位有文化的太太又培养了三代明君,带来了周朝八百年的江山。
    太姜
    太姜是周朝先祖太王古公亶(dǎn)父的夫人、王季(季历)的母亲,周文王姬昌的祖母。古公亶父广积善行、以仁厚待人,得到了百姓的拥护。他不忍心看到人们受到外族的侵略,所以就决定要迁徙。百姓们扶老携幼,纷纷追随他迁居到岐下。太王带领百姓建设家园,定立了官员制度,人们作诗作乐来颂扬他的德行。
    《史记·周本记》:“古公有长子曰太伯,次曰虞仲。太姜生少子季历,季历娶太任,皆贤妇人,生昌,有圣瑞。”
    《列女传·母仪传》:太王的夫人太姜,是有邰(tái)氏的女儿,她的端庄美丽,性情娴静柔顺。太姜生了太伯、仲雍和王季(季历)三个好儿子,她能够以身垂范教导儿子,使他们从小到大,在品德行为上都没有过失。太王钟爱王季(季历)的儿子姬昌,因为他生来就有圣瑞之象。太伯和仲雍为了让位给弟弟王季,就逃到荆蛮之地,这成为了历史上兄弟礼让友爱的千秋佳话。这一切无不归功于母亲太姜对儿子们的良好教育。太姜是丈夫贤明的辅佐,太王所办的大事,包括迁徙岐下,都和夫人太姜商量。太姜以“贞顺”的女德,成为丈夫最得力的助手,是周朝创业垂统之时的一名贤德的妇人。
    太妊
    周朝以仁德立国,母亲、后妃的德行起了重要的作用。太姜的儿媳太妊,是挚任氏的二女儿,是王季的夫人、周文王的母亲。太妊生性端正严谨、庄重诚敬,凡事合乎仁义道德才会去做。
    《列女传·母仪传·周室三母》:太妊(太任)者,文王之母,挚任氏中女也。王季娶为妃。大任之性,端一诚庄,惟德之行。及其有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能以胎教。溲于豕牢,而生文王。文王生而明圣,大任教之,以一而识百,卒为周宗。
    太妊的夫君王季具有父亲的仁德风范,以仁义来治国,因而各地诸侯都很拥戴他。王季的事业,得力于太任的辅佐。太妊非常仰慕婆婆太姜的美德,她主持后宫立身端正,使得宫廷上下有着一派肃穆祥和的正气。太妊怀孕的时候,眼不看邪曲不正的场景,耳不听淫逸无礼的声音,口不讲傲慢自大的言语。睡从不歪着身子睡,坐也不偏斜着坐,站不曾跛着脚站。不吃气味不正的食物,切割不正的食物不吃,摆放不正的席子不坐。所以文王生下来就非常地聪明,圣德卓著,太妊教他一,他就识得百。君子赞叹说,这都是太任的胎教做得好。
    太妊是中国古代胎教的先驱者,在这段文献中所说的有六点:
    一、太妊的德性、行为本来就很好,而根据史料记载,王季也是位有德的贤君(也就是说夫妇都具有良好的素质);
    二、太妊在妊娠期间更重视眼、耳、口的防护;
    三、生了文王之后,太妊又亲自加以教育。
    四、扩大到行住坐卧日常生活中,均讲求正;
    五、进而讲求“颂诗、道正事”等积极眠的胎教;
    六、还特别重视所见闻善恶对象的感受,会影响到胎儿。
    刘向在该书中也谈到周后胎教法:“周妃后妊成王于身,立而不跛,坐而不差,笑而不喧,独处不倨,虽怒不骂,胎教之谓也。”也是极具智慧的。
    据《尚书》记载,文王姬昌出生后不久,有一只“赤雀”,嘴里衔着丹书,飞到了文王的屋子里。丹书上说:“敬胜怠者吉,怠胜敬者灭,义胜欲者从,欲胜义者凶。凡事不强则枉,不敬则不正。枉者废灭,敬者万世。以仁得之,以仁守之,其量百世。以不仁得之,以仁守之,其量十世。以不仁得之,以不仁守之,不及其世。”这是文王出生时的瑞兆。由于他自幼就与众不同,因而深得祖父太王的疼爱,最终继承了王业的大统。
    太妊明了感通万物“肖化”的道理,注重胎教的作用,小心自己的言行举止,从而生下了文王。因此女子怀孕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所想和所做的。言语行为与善相应,就感得良善的孩子,与恶相应,就感召不善的孩子。儿女的性情容貌和万物相像的,都是母亲与万物相感的结果。文王能够成为圣德的先君,开创周朝八百年的基业,确实与母亲太妊给予端良母教的息息相关。
    太妊的夫君王季具有父亲的仁德风范,因而各地诸侯都很拥戴他。王季的事业,得力于太妊的辅佐。太妊非常仰慕婆婆太姜的美德,她主持后宫立身端正,使得宫廷上下有着一派肃穆祥和的正气。
    太姒
    周文王的夫人太姒,是帝乙王的妹妹、大商的公主,是周武王和周公旦的母亲。另一说出生在有莘氏、杞国或缯国。太姒美丽端庄,仁爱和顺而又深明大义,在娘家时,每天都专心致志地做女子应做的工作。她的生活很俭朴,用度十分节省,对她的女老师更是恭敬。
    《诗经•关雎》是周朝人赞颂文王及夫人太姒的一首诗。说明只有像太姒这样娴静贞洁的好女子,才得以匹配君子。诗文描述了君子专心致志、一心一意地在追求淑女,历经追求不到之时的忧伤,与求得之后的喜悦。此诗阐明了夫妇伦常的重要性,通过歌咏吟唱,能使人了解夫妇之伦的正道。
    文王十分仰慕太姒的美德,亲自到渭水去迎娶她。渭水没有桥,文王把舟连结起来,造了一座浮桥,把太姒接到了彼岸,体现了他真挚的深情。

    太姒成为文王的夫人之后,性情仍然没有改变。她非常仰慕祖母太姜和婆婆太任的贤德,继承了婆婆完美的德行。她早晚勤勤勉勉,极尽妇道。她遵守媳妇应尽的礼数,从未有过失礼和过失,还极尽子女之孝道,经常回家探望和安慰父母。太姒能够以妇礼妇道教化天下,被人们尊称为“文母”,文王治外,而文母治内。
    太姒的夫君文王姬昌,人称“西伯”,他秉承先祖的遗风,以仁德治国,敬老爱幼,对贤者谦虚礼敬,为了接待他们,自己常常都顾不上吃饭,很多贤德的士人都来归附他。历史上有名的长者伯夷、叔齐,听说文王对老人很敬重,也特地前来归顺于他。
    后人做诗赞颂道:“周室三母,大姜任姒,文武之兴,盖由斯起。大姒最贤,号曰文母。三姑之德,亦甚大矣!”大概意思是说:周室三母,太姜、太任和太姒,周王朝的兴起与这三位伟大的母性分不开,大姒最为贤德,号称文母。
    历史上周文王与太姒算是初恋吗 太姒有几个儿子

    周文王天生就非常聪明,并且具有非常好的品德,据说这得益于周文王的母亲太任对其胎教的好,据说周文王与太姒相识于渭水之滨,文王对太姒是一见钟情,其实我们想一下就可以知道,文王生下伯邑考的时候据说是十三岁,那么与太姒的相识必然是在十一二岁,还是时候孩提时期,可以说太姒是其初恋。

    周文王与太姒

    周文王与太姒相识之后,就对太姒念念不忘,周文王姬昌后来又听说太姒非常的贤德,非常的简朴,并且对自己的父母老师都非常的好,可以说在未出阁的时候其美丽与贤德的名声就已经传播的很远了。听到这些周文王姬昌对于太姒更加的倾慕,于是亲自到渭水之滨迎娶太姒,可以说对太姒是相当的看重的,据说当时渭水上没有桥,于是文王用船首尾相连搭起了一座浮桥,将太姒娶回西岐。

    周文王姬昌与太姒婚后过着神仙眷侣一样的生活,太姒管理着内宫,姬昌管理着外朝,两个人各自在自己的领域内获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姬昌管理的西岐成为了天下有志之士向往的地方,太姒用自己的美德教化着妇人,两个人都获得了人民的赞誉,太姒被尊称为“文母”成为人们争相效仿的对象。

    周文王姬昌与太姒一共生育了十个儿子,十个儿子在母亲的教育下从来没有做过任何的错事,特别是姬昌成为了一代明君,周公旦成为了后代争相效仿的贤臣。 

    太姒有几个儿子

    太姒是周文王姬昌的正室夫人,据说长的非常的美丽,也非常的贤德,太姒与周文王可以说是一见钟情定下终身,《诗经》中的《雎鸠》据说描写的就是周文王姬昌与太姒的爱情故事。太姒与周文王一共生育了十个儿子,下面我们就介绍一下太姒的十个儿子。  

    太姒画像

    大儿子伯邑考,据说周文王十三岁的时候生下了伯邑考,后来妲己诬陷伯邑考说伯邑考轻薄于她,于是伯邑考被纣王杀死,并且被剁成肉泥,纣王还将伯邑考的肉做成的肉丸子送给被囚禁的周文王姬昌食用。

    二儿子姬发,据说周文王十五岁的时候生下姬发,后来姬发被立为王,带领军队打败了殷商,武王伐纣就是说的姬发带领着军队战胜商纣王的故事。姬发具有杰出的军事和政治才能,建立了周朝。谥号“武王”,所以被称为周武王,是历史上著名的一代明君。

    周公旦是周文王与太姒生育的第四个儿子,也就是姬旦,是一代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参与了推翻殷商的军事行动,并且代理成王治理天下,但是自己没有任何的野心,始终作为一个辅助的角色出现,并且参与了周礼的制定。可以说是儒家的先驱,儒家思想的发源就是从周公旦开始的。

    太姒在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就是这三个儿子,特别是武王姬发与周公旦最为知名,其他的儿子在周武王获得天下后被分封到各地做诸侯,也是一代诸侯王,但是历史上记载的不是很多。


    周文王与太姒
    中国商代末年西方诸侯之长。姬姓 ,名昌。古公亶父之孙,季历之子。商纣时为西伯,即西部诸侯(方国)之长。亦称西伯昌。相传西伯在位五十年,已为翦商大业作好充分准备,但未及出师便先期死去。周人谥西伯为文王。其子姬发继位,是为周武王。
    季历死后,其子姬昌继位,他就是日后著名的周文王。他在位50年,主要功绩是为灭商做好了充分准备。他是很有作为的创业主,勤于政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礼贤下士,广罗人才,拜姜尚为军师,问以军国大计,使“天下三分,其二归周”。文王在位,以商朝的一个“方伯”的面目出现,表面上臣服于商朝,暗地里却积极进行灭商的准备。他分化瓦解商朝的附庸,争取与国,成功地调解了虞、芮两国争田纠纷,使河东小国纷纷前来归附,诸侯都把文王看成是以取代商纣的“受命之君”。在虞、芮归附的第二年,文王向西北、西南用兵,为灭商建立了巩固的后方。接着向东发展,过黄河进攻耆、邗等国。沿渭水东进,攻占了商朝在渭水中游的重要据点崇,扫除了周在东进道路上的一个障碍,并且据有关中的膏腴之地。在伐崇的第二年,文王在沣水西岸营建丰邑,把政治中心迁于丰(今西安市西南)。至此,文王已完成了对商都的钳形包围,周人对商朝已经形成咄咄逼人的攻势。课本上的周武王、周公旦的画像,都来自汉代-山东武氏祠画像石。
    商纣时为西伯,建国于岐山之下,积善行仁,政化大行,因崇侯虎向纣王进谗言,而被囚于羑里,后得释归。益行仁政,天下诸侯多归从,子武王有天下后,追尊为周文王,商末诸侯首领,史称西北侯,追封为周文王。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先祖古公、父亲季历之法,倡导笃仁、敬老、慈少、礼贤下士的社会风气,使其领地的社会经济得以发展。与其子姬发在宝鸡蟠溪钓鱼台聘姜尚为军师,自岐山起兵率军攻伐殷商,是西周王朝的开创者。发明“文王八卦”和“文王六十四卦”,流传于世,《史记》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被商王囚禁期间在狱中写了《周易》一书,在位50年。
    武则天改唐国号为周时,追尊周文王为南周始祖文皇帝。
    《史记·周本纪》说他能继承后稷、公刘开创的事业,仿效祖父古公直父和父亲季历制定的法度,实行仁政,敬老爱幼,礼贤下土,治理岐山下的周族根据地。在治岐期间,对内奉行德治,提倡“怀保小民”,大力发展农业生产,采用“九一而助”的政策,即划分田地,让农民助耕公田,纳九分之一的税。商人往来不收关税,有人犯罪妻子不连坐等,实行着封建制度初期的政治,即裕民政治,就是征收租税有节制,让农民有所积蓄,以刺激劳动兴趣。对外招贤纳士,许多外部落的人才以及从商纣王朝来投奔的贤士,他都以礼相待,予以任用。如伯夷、叔齐、太颠、闳夭、散宜生、鬻熊、辛甲等人,都先后归附在姬昌部下称臣。姬昌自己生活勤俭,穿普通人衣服,还到田间劳动,兢兢业业治理自己的国家。岐周在他的治理下,国力日渐强大。
    西周国力增强壮大,引起商王朝的不安。商纣王的亲信谗臣崇侯虎,暗中向纣王进言说,西伯侯到处行善,树立自己的威信,诸侯都向往他,恐怕不利于商王。纣王于是将姬昌拘于羑里(今河南汤阴县)。他在囚禁中,精心致力“演易之六十四卦,各为彖。”周臣闳夭等人为营救文王出狱,搜求美女、宝马、珠玉献给纣王。纣王见了大喜:“仅此一物(指美女)就足够了,何况宝物如之多!”于是下令赦免文王出狱。并赏给他弓、矢、斧、钺,授权他讨伐不听命的诸侯。这就是史书中说的文王“羑里之厄”。
    文王出狱后下决心灭商。一面向纣王献地,请求免除酷刑,取得信任,一面访贤任能,壮大国力。他出猎在渭水河边巧遇年已垂老、怀才不遇的姜尚在水边钓鱼。文王同他谈话,相互谈得很投机,文王了解姜尚确有真才,便让姜尚与他同车而归,立以为师,共同筹划灭商策略。据《尚书大传》说文王在位的最后七年中干了六件大事。头一年调解虞芮两国纠纷。虞(山西平陆县)芮(山西芮城)都是商王朝西方属国;可是他们不找商王裁决,都慕周文王的威名,求文王审断。据《诗经·大雅·绵》篇注说:虞芮两国看到周国是“耕者让其畔,行者让路”,“男女异路,斑白不提携”,“士让为大夫,大夫让为卿”,一派君子之风。两相对比,内心羞愧,回国之后虞芮两国都主动将所争之地做了闲田处理,纠纷从此解决。第二年出兵伐犬戎,战败西戎诸夷,灭了几个小国。第三年攻打密须(在今甘肃灵台县),解除了北边和西边后顾之忧。第四年“西伯戡黎(在今山西黎城县)”,第五年伐邗(在今河南沁阳县)。戡黎、伐邗实际上是构成了对商都朝歌的直接威胁。第六年灭崇国(在今陕西户县境)。将周的都城由岐山周原东迁渭水平原,建立沣京(在今陕西长安县沣河西岸)。(诗经·大雅》:“既伐于崇、作邑于沣。 ”接着又向南扩展势力到长江、汉江、汝水流域,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形势。《论语·泰伯》讲的这句话,即说明岐周实际已控制了大半个天下,而殷商已处于极端孤立的境地。
    就在这大功即将垂成之际,姬昌不幸死去。《尚书·无逸》和《吕氏春秋·制乐》都说他享国50年,称王前立国43年。死后葬于毕(指陕西长安县与咸阳之间渭水南北岸,境域较广)。
    周文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位名君圣人,被后世历代所称颂敬仰,《诗经·大雅》中有颂诗。
    太姒是谁
    商朝有莘氏,或杞太姒
    身份 周文王正妃
    配偶 周文王姬昌
    太姒(生卒时间不可考),姒姓,出生在夏朝国王禹之后代有莘氏(今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东王乡莘里村)部落,另一说出生自杞国、缯国。商朝西歧诸侯西伯侯,后被谥为周文王昌之正妃,周朝建立者周武王发之母。
    西伯昌在郃阳地区渭水之滨遇到太姒,对她的美貌,惊为天人,后知道太姒仁爱而明理,生活俭朴,西伯昌决定迎娶太姒。因渭水无桥,西伯昌决定于渭水造舟为梁,舟舟相连,成为浮桥,亲迎太姒,场面盛大。(另一说太姒为文王次配,是续娶的)
    入门之后,太姒仰慕长辈之德,效法太姜(周太王正妃)、太任(周王季正妃),旦夕勤劳,以进妇道。太姒尊号为“文母”,文王理外,文母治内。太姒与西伯昌生下十名男丁,自少严谨教诲,使他们未做过坏事。
    她与周文王生下十子,次序为:长子伯邑考,次子武王发,三子管叔鲜,四子周公旦,五子蔡叔度,六子曹叔振铎,七子成叔武,八子霍叔处,九子康叔封,十子冉季载 。
    她的儿子中,长子伯邑考因得罪皇后妲己而遭到纣王杀害,故文王以次子发为太子,及文王驾崩而立,是为武王。
    《诗经》中,首篇《国风·周南·关雎》,一说是描述太姒和周文王的爱情故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大雅·文王之什·思齐》有描述太姒的记戴:“思齐大任,武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太姜、太任、太姒合称“三太”,后世以“太太”作已婚女性的尊称,代表贤德直追三太。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即皇帝位,改元天授,尊封周文王谥号文皇帝,庙号始祖。而太姒就被上谥号文定皇后,陵曰德陵。
    太姒 ﹦褒姒﹖
    太姒是周文王的正妃
    褒姒是烽火戏诸侯的那个

    小小影视

    首页

    电视剧

    返回顶部

    电影

    动漫

    体育